1、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2、第一条 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于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
4、范围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负责部门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当地责任主体 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5、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法律政策 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运行)》,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首次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6、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发布拉开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随后在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多达103个。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智慧城市建设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以及智慧教育的特征,设计教育领域的评价指标由6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学习环境连通性、学习资源丰富性和用户体验满意度3个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已经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教育分领域的统计指标。
通过智慧城市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其智慧城市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城市综合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应急指挥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社会管理、社区管理、企业经济转型与服务等方面。
第三是注重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对创新的支持和对新技术的运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网络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评价中的能力类一级指标通常包括信息资源、网络安全、创新能力、机制保障和基础设施五方面。而信息资源共享属于信息资源的二级指标。
【答案】:A、B、E 此题考查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能力类、成效类两类指标。成效类指标是指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效果评价指标,即城市各应用领域智慧化建设运营的成效评价指标。智慧城市评价中的成效类一级指标通常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宜居、产业体系四方面。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能力类指标、成效类指标两类。能力类指标。能力类指标是指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能力评价指标,即城市运用各种资源建设运营智慧城市的基本能力评价指标。
此题考查创新能力二级指标。智慧城市评价中的能力类一级指标通常包括信息资源、网络安全、创新能力、机制保障和基础设施五方面。其中,创新能力一级指标又可包括四项二级指标,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而信息资源开放属于信息资源的二级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导引性。指标设计要突出智慧城市的本质和特征,注重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可充分发挥对本领域智慧化建设的引导作用;②代表性。评价指标应体现本领域特点,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③人本性。
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 包括绿色建筑相关政策,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及实施策略,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评价实务;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及实施策略,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实务等。
将 Web 智慧“双碳”微电网场景进行数字孪生,有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整体场景采用轻量化重新建模的方式,设计师就有“设计”的发挥空间,展现更多美学创意。
智慧城市的指标牵涉多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如何确定尚未有统一意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指标过时速度也很快(如目前各指标体系中常见的“固话普及率”),如何制定长期有效的指标,需要经过讨论。而最新的情况表明,在“互联网+”战略公布以后,智慧城市的标准建设正在加速。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包括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 惠民服务 精准治理 生态宜居 智能设施 信息资源 网络安全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这些指标。惠民服务:这一指标关注的是智慧城市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城市居民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到各类服务。
感知技术,例如学校多媒体教室中的感知设备配置、一卡通设备的跨场域应用、学习便捷性、适需性以及记录完整性这些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时都与感知设备的应用有关。交互特性数据可以从“用户体验满意度”和“管理服务普惠性”的一些二级指标反映。